[车饰堂 讯] 步出高铁台中乌日站,第一个念头是「好热」。有别于北台湾日趋寒冷的气候变化,中部地区不仅太阳高挂,气温上也明显高出北部许多。眼见周遭行人多是短袖装扮,试车组一行人不由得脱下外套,享受中台湾略带炎热的冬阳。不久原厂人员将今天试驾的Grand Livina驶至高铁站外的乘车处,今天的试驾行程也就此展开。
中台湾冬阳发威,恆温空调派上用场
坐上驾驶座,由于车辆已发动许久,车室在空调运作下维持相当凉爽舒适的温度。Grand Livina在原厂家庭化用车的设定下,车室质感和配备上与五人座的Livina有些许差异;其中恆温空调的配置,在中台湾仍显高温的天气下更是相当受用。圆形设计的空调操作介面,在使用上十分简单清楚,虽然空调面板的位置稍低,不过由于恆温空调并不需要时常调整,因此在实际操作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针对Grand Livina三排七人座的设定,虽然第二、三排座椅未配置空调出风口,但在中控台前座出风口上缘,原厂特别加入一道出风口设计,藉此冷暖气得以传递至二三排空间,维持车室整体的舒适度。
在其余配备方面,木纹内装饰板和触控式DVD影音系统列为Grand Livina的标准配备 (H规车型) ,与讲求运动化取向的Livina作出区分;同时第二代I-Key智慧型钥匙也一併入列,省去传统的钥匙操作,也增添Grand Livina的科技感受。
国道初体验:加速反应轻快顺畅
试车组稍加熟悉车室环境,并调整出适当的驾驶坐姿:1,600mm的车高使Grand Livina拥有更高的驾驶视野,在坐姿上也较一般房车挺直。一切就序后,试车组便驶离高铁车站,取道高速公路向南投前进。搭载原厂代号MR18DE的1.8升引擎,Grand Livina帐面数据为126匹最大马力,最大扭力为17.7公斤米。驾驶Grand Livina的第一个感觉,便是油门反应相当轻快灵活,转速提升的反应相当迅速。
油门渐深,约在2,500转时能明显感受到引擎的力量涌现。待车速增进至巡航速度,Grand Livina的引擎转速也维持在2,000转上下。虽然Grand Livina进行高速巡航时,A柱风切声稍显明显,但引擎室的运转噪音在则可接受的范围。而在试车组尝试进行再加速或是超车等动作时,脚踩油门、变速箱的Kick-down反应也相当迅速,引擎转速拉升至4,000转,便可即时获取所需的扭力支援。
Grand Livina搭载的PES电子动力方向盘,能够依据车辆速度和方向盘角度来修正辅助力道;在低速时方向盘齿比以驾驶省力为考量,虽然方向盘传来的路感较为模煳,不过轻手的转向手感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则相当友善;在高速公路行驶时,笔者则明显感受到方向盘较低速时略为重手,驾驶不需时时修正方向盘角度,车辆便可维持一定的行驶路线,此外在变换车道时车身反应也不至于过度敏感。藉由高速公路的初步试驾,Grand Livina以轻快、顺畅的动力表现为试车组留下不错的第一印象。
身段拉长,缩小版Minivan
自高铁站出发后,试车组一路行经大里、雾峰、草屯等地,约半个小时试车组便抵达今日安排的试车地点-南投中兴新村。用过午餐后,试车组终于可以仔细观察Grand Livina的外型设计。Grand Livina与五人座Livina的最大分别,便是车身长度的不同。在4.2米左右的车长下,Livina呈现出紧实动感的车型风格;而拉长至4.4米的Grand Livina,则相对少了一分动感,彷彿是一款缩小版的箱型车:由车侧看来,Grand Livina的C柱和D柱距离明显增长,更为宽阔的车窗也为第三排乘客提供良好的车外视野,同时原厂也略施巧手,将窗框下沿线条拉升,为车侧增添视觉变话。
除了车身长度外,Grand Livina与五人座的Livina在外型上并没有太大分别。源于同厂Murano的水箱护罩相当抢眼,十字栅栏造型加上大面积的镀铬处理,让Grand Livina拥有高度的注目效果。而镀铬装饰的圆型前雾灯,以及后挡上端的大型扰流尾翼则和Livina如出一辙。不过针对两车型购买族群的不同,原厂在Grand Livina的细节部份仍有所着墨:Livina运动版上的全车防刮护板在Grand Livina身上已被移除,虽然减少车型的活泼性格,但也使Grand Livina更显稳重持平。此外在后保桿上缘处,原厂也加装一镀铬饰条,除了在行李装载时防止刮伤车身外,同时也强化Grand Livina的车尾质感。
加入第三排,乘坐变化更灵活
试车组最感好奇的,便是Grand Livina在车名上所作出的明确诉求-大。与Livina维持相同的2,600mm轴距,Grand Livina藉由加长车身为车室挣得第三排的乘坐空间;但除了乘载人数提升至七人外,Grand Livina在空间变化上也较Livina呈现出更多样化的组合。
先撇开额外的第三排座椅,Grand Livina和Livina在头两排座椅上便呈现出微妙的差异。首先在驾驶座方面,Grand Livina将相当实用且舒适的右侧扶手列为标配;在座椅离地高度较高的情况下,Livina车系未具备一般房车相同的中央扶手设计。因此在考量到长途驾驶的舒适性下,位于驾驶座右侧的可折式扶手便显得相当贴心实用。
接着试车组进入车室第二排:Grand Livina第二排座椅表面上与五人座车型并无轩轾,实际上却是大有文章。由于加入第三排座椅的配置,Grand Livina的第二排座椅必需具备前倾和位移的调整功能,以利于后方乘客进出;而第二排乘客也因此受惠,得以拥有更自由的乘坐姿势调整;此外新增的中央扶手设计也提供等同于驾驶座的舒适感受。尽管第二排的横向空间对于三名成人来说不甚充裕,但以Grand Livina的级距来说仍属适中。
最后来到第三排座椅。依笔者过往的经验,第三排座椅通常是以孩童为主要设计对象,在空间上并无法以成人的身型尺寸苛求。实际入座发现,Grand Livina第三排空间恰好容下笔者177公分的身材,不过头部和膝部空间则所剩不多;所幸Grand Livina第三排座椅也具有椅背倾角调整功能,在稍加放倒椅背之后,第三排空间也达到实用标准;以Grand Livina如此的身段,其第三排乘坐空间与市场上的七人座产品相较也未显弱势。
座椅完整折收,装载空间极大化
乘坐人数的提升,同样代表着Grand Livina在座椅折收后,货物和行李装载容积会更形出色。较Livina多出200mm的车身长度,直接为Grand Livina争取到帐面上的容积优势;此外Grand Livina灵活的座椅系统,也创造出更为实用的行李厢空间;原厂更贴心地在第二排椅垫下方加入置物盒的设计,平时可以存放私人贵重物品,在第二排座椅折收时,则可用来放置头枕。
Grand Livina的二、三排座椅在操作上并不会相当费力,车主能够轻松选择适合的空间变化,以达到乘坐/装载上的绝佳平衡;此外第二、三排座椅完全折收后,Grand Livina更可创造出宽敞且完全平整的置物平台,不具高低落差的底板设计,对于大型物品的装载来说更为便利而实用。
整体而言,Grand Livina加长的车身尺码,确实为车室空间搏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论是乘坐的舒适性方面,或是行李装载的容积和使用便利性上,皆有十分优异的演出,与市场上其他较大的休旅车款相比,更是毫不逊色,确实符合原厂「机械空间极小化,乘用空间极大化」的设计概念。
悬吊设定舒适取向,车长加码影响车尾反应
里里外外仔细检视完Grand Livina,试车组的静态拍照作业也告一段落。趁着试车行程还有一些时间,笔者决定再深入体验一下Grand Livina的操驾感受。首次造访南投中兴新村,此地的路况和线路对笔者来说仍是十分陌生和新鲜。在中兴新村的范围内稍微驾驶几圈,一路上此地驾驶的步调皆相当和缓,同时路况也以直线居多,高低起伏和弯道变化不甚明显。
有别于先前在国道上的高速体验,此时试车组多半以50公里左右的时速在中兴新村内行驶;考量到家庭用车的取向,Grand Livina的悬吊系统偏软调设定,强化在乘坐舒适上的诉求:对于不平整和小坑洞等路面瑕疵,悬吊系统皆可有效吸收轮胎所传上来的颠簸震动,维持一定的乘坐水准。而在以60km/h进行过弯操驾时,悬吊系统也不至于过度软脚,车身侧倾的情形不甚明显,提供驾驶足够的操驾信心;相对地在S型弯道内车身的重心则可有效掌握,驾驶可略收油门即可按步就班完成进出弯动作。
不过Grand Livina在面临弯道考验时,车身拉长所带来的操控影响则是无可避免。可以预期的,后轮轴后方增加的车身重量,在弯道中使后轮动态略显迟钝,尽管车头的转向反应仍十分迅速精准,但前后轮的动态上仍有些许落差。
日落西山,此次中兴新村的试车行程也逐渐告一段落。驱车回到高铁乌日站,与Grand Livina相处的一天也画上句点。畅快的1.8升动力,三排七人座的设定,以及宽敞多变的行李箱空间,Grand Livina全方位的放大表现,不仅强化了这款跨界休旅车的实用机能,同时也贴切诠释了「Grand」车名的高度意涵。(责任编辑: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