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饰堂 讯] 不是Mercedes-Benz品牌房车旗舰S-Class,也不是入门房车C-Class,以中级豪华房车之姿,稳稳介于品牌中坚地位的E-Class,在Mercedes-Benz悠久的品牌历史中,E-Class自有其不容忽视的产品定位。
自1953年生产的W120算起,位居中型豪华房车的E-Class,前后已历经八个产品世代,若将1947年Mercedes-Benz于二次大战后重新生产的170 V,也纳入E-Class车系滥觞的话,那么自1947年战后生产期至今,身为Mercedes-Benz中级距房车产品的E-Class,已在全球累积销售达1200万辆,同时,在竞争激烈的西欧中型豪华房车级距,E-Class也开拓达30%的可观市占率。深受倚重的销售成绩,理所当然地,也让推出每一世代的E-Class,成为Mercedes-Benz品牌的年度大事。
于E-Class此类深具历史的车系格外重要,因此,在原厂举办的试驾晚会,也请来多款老字号前辈站台,包括画面这款1956年问世的W190。
探究全新E-Class的动机,继上次海外试驾Smart二代Fortwo,正好相隔两年后,再度飞抵以海鲜饭、火腿与橄榄油闻名于世的西班牙马德里,抢先带来与大改款E-Class的异地相逢体验。
● 新旧兼备,有型有格
伊比利半岛冬未冷飕的低温强风,站在Eurostars Madrid Tower大楼广场上,不自主地浑身打颤,这就是我与全新E-Class初相会时,阵阵冷冽寒风袭来的特殊场景。
尽管气候不如人意,但无损赏析E-Class新一代造型的兴趣。一长排各车型与车色的崭新E-Class,静静依序停妥,等待来自各国的汽车媒体好好鉴赏。
第一眼,也是最强烈的视觉焦点,是E-Class全新的头灯造型。自1995年问世的W210第六世E-Class采用后,融合复古美学元素的四圆灯设计,已成为E-Class车系最核心的辨识重点,接着,在2002年问世的第W211第七代车型,也是承袭四圆灯后,略加修饰地更流线低伸。现在,被赋予2009年取代现行车型的E-Class第八代,更对四圆灯提出革新之举。
菱型内小灯与杏型外大灯组,成为原厂设计师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协调手法。四灯组设计概念,任谁看到,都能轻易跟上面两代E-Class样貌呼应,然而,不再走圆润古典味的全新四灯组,结合延续灯组立体线条挺拔而上的发动机盖折线,还有Mercedes-Benz蔚为招牌的镀铬横栅水箱护罩与三芒星厂徽,迎接全新世代的E-Class,也已奠定自己想走的新路线。
第一眼,也是最强烈的视觉焦点,是E-Class全新的头灯造型,接着,动感的立体车身线条与上扬的车尾,让人由头到尾产生连续的视觉运动感,这样的风格其实是贴近Mercedes-Benz近年来陆续传达的最新家族印象。
车头造型还有一项画龙点睛的设计,那就是两侧对称的倒L型LED昼行灯组。如同当今各车厂兴起的LED照明美学风潮,E-Class由七颗LED灯排列成L型的昼行灯,不仅提升行车安全性能,也成为设计师表现创作功力的新领域。至于辨识效果效果如何?在长距离拍摄E-Class时,远远看到的,正是E-Class前保杆那两排闪耀的LED灯光芒,就能知道此设计绝非点缀而已。有趣地,现场比较各款车色的E-Class后,我发觉就车外的实际视觉感受,LED昼行灯组跟车色其实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对比色强烈的深色涂装车,反差效果越耀眼明显。
细节部位来看车头设计,新E-Class采用的菱型内小灯与杏型外大灯组,成为原厂设计师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协调手法,另外,箭矢型LED车侧后视镜与倒L型LED昼行灯,也构成E-Class最具外观辨识度的核心设计。
不仅车头焕然一新,角度移到车侧与车尾,E-Class也是文章不少。C-Class与GLK-Class等新世代车款的车侧立体双折线设计,完整移植至E-Class身躯,随着光影变化与视角移动时,带来较上一代车型更硬朗坚实的体魄,加上箭矢型LED车侧后视镜后,更是清楚感觉到E-Class彻头彻尾有型有格的造型脉络,同时,往车尾上扬的腰线与前低后高的底盘离地高度设计,也让E-Class塑造出低头翘屁股,蓄势待发的跃动感。
在车外以蹲下的角度来欣赏E-Class车侧设计,可以发现往车尾上扬的腰线与前低后高的底盘离地高度设计,都让E-Class塑造出低头翘屁股,蓄势待发的跃动感。
相较于车头与车侧,强调锐利与动感的设计线条,E-Class环绕车尾两侧的五角式红白尾灯组,反而是较为中规中矩的设计,不过就后方驾驶的视角来看,运用大面积灯罩与LED照明技术的尾灯组,不论白天或夜间时间,尾灯闪耀的辨视效果相当优异。
● 车室设计质朴简洁
虽然大改款E-Class共有编列E200 CDI BlueEFFICIENCY至E500 4MATIC等12款不同传动设定的量产车型,不过,此次试驾分配的车款属于较低阶的E200 CGI BlueEFFICIENCY与E220 CDI BlueEFFICIENCY,因此,在座舱豪华度的呈现不比高阶车型。尽管两款车定位为入门车型,仍在座舱设计主轴上,清楚呈现新世代E-Class的核心变动-「反璞归真」,让E-Class座舱不论用料还是接口设计,重回质朴就手的简洁境界。
呼应车体外观,新E-Class中控台整体仍是走阳刚味的立体折线设计,这样的风格与GLK车系串连浓厚的新世代家族味。自后座整个环视中控台时,便能感受新车型较旧款E-Class更符合人因的接口设计,包括在Mercedes-Benz近年致力开发的COMAND APS座舱控制与显视系统,此次E-Class大改款终于有机会搭载。液晶屏幕移至中控台上方,结合倾向驾驶的屏幕遮阳边框,都让驾驶开车时,不管白天或黑夜都能接受更精确的信息显示,至于音响、行动通讯与空调等中控模块,在新E-Class也是排列有序,接触之后就能迅速熟稔就手。
新一代E-Class在排档杆设计更接近品牌旗舰S-Class,在产品位阶只要是搭载7G-Tronic 7速自排变速箱的车款,全改为现行S-Class 采用的Direct Select电子方向盘机柱式排档杆设计,扬弃较占座舱空间的传统排档杆设计,让座舱呈现简洁利落的氛围;不过,E250 CGI与E250 CDI以下搭载5速自排与6速手排的较低阶车型,仍维持传统排档杆设计,此次试驾的E200 CGI BlueEFFICIENCY与E220 CDI BlueEFFICIENCY正是此类。
这里也看到Mercedes-Benz与BMW两大德国豪华品牌在设计演变相异之处,正当新一代E-Class改走方向盘机柱式排档杆设计时,BMW第5代七系列却改回传统排档杆设计,一来一往相当有趣。
E250 CGI与E250 CDI以下搭载5速自排与6速手排的较低阶车型,仍维持传统排档杆设计,此次试驾的E220 CDI BlueEFFICIENCYE更是搭载5速自排变速相,200 CGI BlueEFFICIENCY则是搭载6速手排变速箱。
在E220 CDI座舱饰板运用的原木材质,看到汽车工艺回归素材原本魅力的复古思维。舍弃以往豪华车惯用的亮面原木饰版,设计师保留顶级木材浑然天生的自然纹路与原木色调,不论是指尖滑过微微凹凸起伏的立体木纹,还是手握镶嵌木质排档杆时,那股肌肤与木材之间直接、舒适的温暖触感,绝不是冷硬的亮面烤漆原木饰板或铝合金属饰板所能比拟。
以环保层面来看,回归素材自然纯朴本质的内装饰板,在降低饰板制作流程所耗费资源,也有正面的绿色效益。这点,显然Mercedes-Benz已在全新E-Class着手落实。
舍弃以往豪华车惯用的亮面原木饰版,设计师保留顶级木材浑然天生的自然纹路与原木色调,不论是指尖滑过微微凹凸起伏的立体木纹,还是手握镶嵌木质排档杆时,那股肌肤与木材之间直接、舒适的温暖触感,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在媒体发布会现场展示的E-Class座舱原木饰板设计概念,以及整块的顶级原木素材,展现E-Class细心铺陈座舱质感的用心。同时,这次笔者给予高度肯定的自然原木饰板设计,若以环保层面来看,回归素材自然纯朴本质的内装饰板,在降低饰板制作流程所耗费资源,也有正面的绿色效益。
● 座舱空间更放大,细微处营造舒适质感
既然是Mercedes-Benz品牌的中级距房车,介于中间的车身尺码,让E-Class得以创造均衡车体与座舱空间,这一代E-Class也依循此方向,甚至更为精进。若对照原厂数据,全新E-Class在各方面的尺码规格,都较旧款车型放大,包括车长与轴距放大至4,868mm与2,874mm的新高水平,各较上一代成长12mm与20mm,同时,影响座舱空间余裕感受各项数据,包括前后座椅面与车顶距离各增加14mm与11mm,前后座车室横向距离也多出36mm与51mm的空间。
坐进双前座时,包括头颈肩与四肢身体各面向,仍保有舒适的活动空间,不会一上车后就有空间局促的压迫感,另外,原厂列为E-Class选配项目的主动式多段气压调整座椅,也成为当天座舱体验的重点。
E-Class座舱采用的双天窗设计,以及前座椅背内凹等巧妙设计,也都让试驾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车室空间更为明亮宽敞,以及后座膝部更余裕的空间。
不单单是账面空间数据的提升,座舱空间的实际感受也是较上一代宽敞。坐进双前座时,包括头颈肩与四肢身体各面向,仍保有舒适的活动空间,不会一上车后就有空间局促的压迫感,这样的感受对于长途乘驾质量提升,是有相当正面的帮助。就座椅安排来看,E-Class仍然与主流房车设计相同,是采用四大一小的五人座椅设计,以确保四人以上乘坐时均享有最舒适的座舱空间,当然,新一代E-Class为贴近商务主管客层的需求,也将独立四座椅设计,列为选配项目,成为此次E-Class座舱设计的一项特色。
不过,即使是刻意放大左右座椅面宽度的两大一小后座椅设计,仍拜大幅放宽的后座车室空间之赐,让后座中央座椅的乘坐空间没有被完全牺牲,即使五人满载时,也能有保有相当的肩部余裕空间。另外,E-Class座舱采用的双天窗设计,以及前座椅背内凹等巧妙设计,也都让试驾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车室空间更为明亮宽敞,以及后座膝部更余裕的空间。即使是刻意放大左右座椅面宽度的两大一小后座椅设计,仍拜大幅放宽的后座车室空间之赐,让后座中央座椅的乘坐空间没有被完全牺牲,即使五人满载时,也能有保有相当的肩部余裕空间。
如果将舒适性的提升,单纯归类车内空间的提升,那么你就小看原厂设计师在此次E-Class大改款所投注的心力。因为,只有透过亲身感受,才能发觉E-Class座舱设计细微之处的奥妙。
此次试驾体验的车型仅是E200 CGI与E220 CDI两款较低阶版本,藉由大改款E-Clas全面提升的座椅设计,仍能察觉到新E-Class致力营造更舒适乘坐的诚意。这一切,在坐进E-Class开始,就由各项讯息陆续感应到。首先,新一代E-Class除延续Mercedes-Benz在挑选触感与透气度都令人肯定的座椅皮革材质外,新款座椅大幅加厚的泡棉层,让长途乘坐时的身体释压表现备感受用。
然而,E-Class座椅最值得一提的创新设计,首推Mercedes-Benz专精研发的主动式多段气压调整座椅 (Active Multicontour Seat) 。Mercedes-Benz列为第八代E-Class座椅选配项目的多段气压调整功能,其实原厂已搭载于上一世代的家族车款,包括笔者先前试驾E63 AMG时就曾亲身接触,不过,这次推出的新版本,不论是系统成熟度与下放全车系选配的配备规格,都代表Mercedes-Benz在这套创新座椅系统的划时代成果。
相较于旧款主动式多段气压调整座椅,新一代系统将气压调整范围全面扩及膝内侧、侧边支撑与正面腰靠等部位,同时,支持侧边支撑气囊内外角度调整,以及正面腰靠支撑气囊的上下高度调整,让驾驶与副驾驶微调找到最适合自己体态的支撑与包覆角度。不过,多段气压调整座椅的功能还聚焦在处理身体与座椅接触面的互动,至于座椅角度调整仍是交由多向电动调整功能负责。
随着技术更趋成熟后,主动式多段气压调整座椅在道路行驶时的反应,也较以往更为灵敏,只要开启系统后,将随时侦测方向盘转向角度、车身横向G值变化与行驶车速等条件,会立即感受到系统利用电控气阀开关,让座椅侧边与腰靠气囊持续进行充气与泄气的连动反应。譬如当方向盘右打时,座椅左侧边气囊就会充气,让身体坐姿在车辆瞬间侧向移动时,仍能保有稳定性。如果嫌系统反应较慢时,E-Class也支持多段调整选项,提供车主自行切换更灵敏感应模式,让主动式多段气压调整座椅的系统反应时间更为缩短,充气幅度也会加大,当然,更灵敏的主动气压调整模式,就更佳适合激烈操驾时上场。
使用主动式多段气压调整座椅时,譬如行经右弯道时,当驾驶将方向盘右打时,座椅左侧边气囊就会充气,让身体坐姿在车辆瞬间侧向移动时,仍能保有稳定性。如果副驾驶座同样开始调整功能,也会跟驾驶座一同连动调整。
虽然初次接触主动式多段气压调整座椅时,应该会对时时在身后「顶你一下」的作动模式,多少感到不太适应,需要时间加以适应。整体来说,Mercedes-Benz已经在这套系统,展现可观的进步幅度与后续发展潜力,让座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调整,而是彷佛会自行思考般主动调整,以对应瞬息多变操驾环境,就这出发点,E-Class已经带来革新的座椅设计思维。比起上一代系统,全新主动式多段气压调整座椅已有长足进步,不过,我觉得这套系统如果再加入几组记忆模式,提供更贴近个人喜好的系统设定,或者多一组强调最硬朗支撑与固定性的定型化运动桶椅模式,会是更完善的发展方向。
顺便提一下,E-Class双前座椅也能支持冷暖空调功能,只要透过中控台的三段式冷暖微调进行控制,系统就会自动调整冷气风量与电暖强度,在这次西班牙试车过程中,在接近零度的车外低温环境,进入车内时能享用温暖座椅呵护,的确令人窝心愉悦,即使是切换座椅冷气空调时,座椅多达四孔的送风孔与椅面皮革特殊处理的网孔,也让座椅空调效果相当明显,搭配标配双区恒温与选配三区恒温空调后,相信E-Class的座舱与座椅空调系统在台湾炎热的夏季,也将会是极为受用的配备。
● BlueEFFICIENCY,轻量、低污、高效能
不同于多数试驾体验行程,是以车系高阶甚至旗舰动力车款作切入点,这次E-Class的动态体验部分,台湾媒体所分配E200 CGI与E220 CDI两款BlueEFFICIENCY试驾车款,反而是车系编阶较入门的车款。
不过事后回想起来,这样的安排却更能理解Mercedes-Benz在新世代E-Class倾力开发的BlueEFFICIENCY环保节能车系,在不减损动力性能与驾驭乐趣的前提下,追求提高效率与环保节能的全新设计哲学。在体验BlueEFFICIENCY车系前,先容我花些篇幅,介绍一下BlueEFFICIENCY技术要点。
新一代E-Class前所未有地在车体结构的高达72%比例,运用全新高刚性轻量化钢材打造,提升轻量化效益的铝合金材质,也以占车体8%的比例,广泛使用在发动机盖、叶子板、底盘前端、尾门与车门内板等部位。
原厂设计师在E-Class产品说明会现场,传递BlueEFFICIENCY的核心概念,正是运用车身轻量化、降低风阻、减少滚动阻力与提高运转效能等方法,创造兼顾动力需求与环保节能的新世代绿色汽车。因此,新一代E-Class前所未有地在车体结构的高达72%比例,运用全新高刚性轻量化钢材打造,提升轻量化效益的铝合金材质,也以占车体8%的比例,广泛使用在发动机盖、叶子板、底盘前端、尾门与车门内板等部位。
至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表现,仔细斟酌车体与底盘空力表现的设计团队,更让E-Class缴出0.25cd极低风阻,领先同级距对手的优异低风阻成绩。原厂数据显示,当风阻系数降低0.01时,代表以130km/h高速行驶的车辆,每行驶百公里将能减低0.15公升的燃油耗损,差距相当显著。
着眼于降低风阻系数的表现,仔细斟酌车体与底盘空力表现的设计团队,更让E-Class缴出0.25cd极低风阻,领先同级距对手的优异低风阻成绩。
BlueEFFICIENCY还涵盖多项节能设计,包括首度搭载E200 CGI并改善节能表现达19.5%的燃油直喷技术、节省17%燃油耗损的低滚动阻力省油环保胎、130km/l巡航时每百公里可省下0.2升燃油的散热风扇可启闭百叶设计、E200 CGI搭载环保空调压缩机可视车室空调温度,自动脱离发动机皮带传动以降低发动机动力耗损、E-Class柴油动力首度移植的电控精准燃油帮浦、提升15%省油表现的驾驶换挡提示功能、以及舍传统油发动机带动的液压辅助方向盘设计,新E-Class改采用更节能的电子动力辅助方向盘。透过上述丰富与顾及各层面的BlueEFFICIENCY节能科技,让不同动力级距多达九款的E-Class BlueEFFICIENCY节能车,立下E-Class研发历程的新标竿。
透过丰富与顾及各层面的BlueEFFICIENCY节能科技,让不同动力级距多达九款的E-Class BlueEFFICIENCY节能车,立下E-Class研发历程的新标竿。
BlueEFFICIENCY节能技术也首度在E-Class的E200 CGI搭载ECO Start/Stop怠速熄火系统,避免怠速时发动机燃油的耗损。只要按下中控台的ECO环保节能键后,当驾驶在停等红绿灯而踏踩离合器踏板与煞车时,当系统侦测到离合器的飞轮处于空转与车身停止状态,就会自动让发动机熄火,反应时间约在5秒左右,接着,驾驶可以将左脚放开离合器踏板,等绿灯亮时要前进时,只要重新踏踩离合器踏板后,发动机就能重新启动并驾驶松开离合器踏板后继续前进,ECO Start/Stop运作过程不需要操作手排切换空档的变换动作,算是在都会密集的停走行驶时,相当便利的节能设计。
BlueEFFICIENCY节能技术也首度在E-Class的E200 CGI搭载ECO Start/Stop怠速熄火系统,透过中控台的ECO键启动后,可以避免发动机怠速时的燃油耗损。
总结:
有型有格的外观样貌,加上经典与创新兼备的设计元素,以及回归自然质感的座舱思维,已让传承至第八代E-Class,在家族框架下,走出专属自己的美学定位。然而,这样的努力,对显赫历史的E-Class而言,仍是不够。因为,想在全新世代站稳脚步,决不能自外于当前车坛所遭遇的重大课题-「节能环保」。
当传统内燃机为动力的车款,在节能环保领域仍有可观的进步空间时,E-Class BlueEFFICIENCY已清楚展现Mercedes-Benz品牌积极正面的响应,甚至在某个层面上,也能说是洗刷豪华房车等于大排气量、高排放污染等刻板污名的救赎者。
面对石化能源逐渐耗竭与环保意识抬头的压力,身为豪华汽车品牌的Mercedes-Benz,如何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已是责无旁贷。由新一代E-Class所认识的BlueEFFICIENCY节能环保概念,也看到Mercedes-Benz除开发替代能源外,其实,现有采汽柴油石化作为燃料的内燃机车款,在节能环保领域,仍有可观的进步空间,E-Class BlueEFFICIENCY既是值得肯定的积极响应,甚至在某个层面上,也能说是洗刷豪华房车等于大排气量、高排放污染等刻板污名的救赎者。
最后,在认识新一代E-Class基础轮廓的设计篇后,接下来,请跟着试驾体验的节奏,拿起钥匙,发动发动机,轻松上路!看看E200 CGI与E220 CDI,实路体验感受又是如何?当然,全新E-Class大举搭载的新世代科技配备,也将是下一篇试驾报导的撰写重点。(责任编辑: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