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饰堂 试驾] 大树底下快成长
用“大树底下好乘凉”来形容这几个车,似乎有些不合时宜。虽然它们都背靠各自品牌的“大树”,但一个共同的特征便是,它们不会满足于消极的“乘凉”状态。
在欧洲,凡属于日耳曼语系的民族,无一例外地拥有一流的精湛工艺和严谨的思维逻辑。所以,我们很容易就接受了Q5的设计,并且能凭空捏造出Q3的假想图(如果有这个编号),并且八九不离十。同样,我们对GLK与XC60也不能寄予太多希望,奔驰全尺寸SUV GL已经为G开头的车型划定了界限,而同属于日耳曼语系的瑞典人,照样秉承了这份天性。虽然XC60多了几分妩媚,但我的兴奋点,已经被凯迪拉克给提高了。如果说,几年前的凯迪拉克是在“钻石切割”,那这辆SRX就是将这些年的钻石切片揉成一团,因为它看上去就显得臃肿。在对局部的线条审美疲劳后,凯迪拉克将重点放在了整体塑形上。这并不是说它想把自己变得更苗条,实际上,新SRX和上一代车型的修长身段相去甚远。它看上去更加的高大魁梧,在这三个中型SUV中,显得人高马大,甚至可以和X5归为一类。
凯迪拉克SRX 奥迪Q5 奔驰GLK 沃尔沃XC60
奥迪Q5 奔驰GLK 凯迪拉克SRX 沃尔沃XC60
请注意,我说的是“中型”SUV,所以不得不多说两句关于宝马X3。虽然X3在国内并没卖掉几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们心目中,是宝马,第一次将粗犷的SUV与精致挂钩。我们没请出这位高人,其一,是因为它毕竟年事已高,接近换代;其二,宝马目前已然将重心放在体型更小的X1身上。我一直认为,宝马是最不像德国品牌的德国车,并且我从未在它身上看到一丝的循规蹈矩,它的每次概念打造、每次车型豪赌,基本上都赚得让人无话可说。按照这个理论,不久之后,我也有理由相信,市面上会出现前面我所猜测的Q3,还有奔驰小G……
作为后来者,居上,便是首要任务。豪华品牌从来都不屑于为专门应对对手而生产自己的产品,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其中的个性差异。奔驰GLK继承了GL的硬朗,并且显得轮廓更为清晰。在四辆车当中,它看上去拥有最强的越野性能。虽然造型四四方方,但实际上,它并非只适合男性驾驶,当然,我并不是把它和驾驶悍马的娇小女生相提并论,我只是觉得,被浓缩在4.5m中GLK,实际上是带有一种精心雕琢的粗犷,在这种刻意营造的粗犷中,我总能感觉到几分阴柔。
沃尔沃XC60 奥迪Q5 奔驰GLK 凯迪拉克SRX
同样能感受到阴柔的还有XC60,但它和奔驰看上去一点关系都没有。与卖得红火的标准SUV XC90相比,这个小兄弟则明显带有Crossover的气息。从视觉上看,XC60被整个拉长、压低,完全没有兄长高耸的气势,同时,线条也更为飘逸。对于车尾部的设计,我更愿意承认它是一辆旅行车。从尾灯侧面的轮廓可以看出,XC60并没有采用SUV传统的厢式车身,周身也鲜有直上直下的线条。在视觉上,XC60拥有出色的轴距,但实际上2774mm的数据仅仅比GLK略长。
Q5基本上是Q7的缩小版,无论是外形上还是功能上。但即便如此,在技术上,Q5还是领先于其他3个对手。我一直认为奥迪车将德国人的个性最鲜明地体现出来,功能化、机械化,甚至在外形都固执地坚持那些符合物理定律的弧线与角度。在领略了奔驰、沃尔沃的秀气之后,饱满的Q5并没有因为其圆润而被忽略了雄性元素。
沃尔沃XC60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技术术语称之为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个性豪车在国内的市场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从凯迪拉克的销量上看出端倪。或者说,抛开任何品牌偏爱,你是觉得路面上的凯雷德多呢,还是Q7多?如果仅仅从这个层面上分析,我们基本上宣告了SRX的死刑,但凯迪拉克这次并非死守着个性这根稻草,SRX更像是美国汽车新技术应用的代言人。首先便是缸内直喷技术在凯迪拉克上的大规模使用。在国内,通用是除大众之外,对直喷技术应用最为积极的厂家,但其产品仅停留在V6发动机上。
奔驰GLK
相比之下,Q5似乎要聪明一些。2.0T和3.2两款直喷发动机和A4的配置完全一样,只是,涡轮增压在环保和油耗上更具备优势。沃尔沃的T6发动机是06年代替T5的,安全得像坦克的沃尔沃,一定要把发动机的名称编写得如同前苏联的坦克编号一般。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注意到它们在动力系统上的更新换代是如此缓慢。大众能在眨眼的功夫把旗下车型全部直喷化,奔驰、宝马几乎每个月都有新机器问世,但我们查一查T5的历史,却发现那还是十多年前的回忆了。但奔驰的做法似乎就有些费解了。它在国内推出两款V6发动机,排量为3.0L、3.5L。而价格至少相差十万。即便是我手里捏着百万闲钱,也找不到多花这十万的道理。
奥迪Q5
横向对比一下,除了Q5是4缸,其他三位都是6缸发动机,但不幸的是,Q5上演了以小搏大的案例,而产生杠杆效应的支点,便是DSG变速器。科技的优势在四辆车的传动效率一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Q5能给我清晰的动力传递,并且,能和重达两吨的大块头一起享受换档的乐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体验。但是,传统AT也并非一无是处,若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调配到位,实际到账的动力也依旧不会折扣,比如XC60。3.0L的排量可以降低涡轮迟滞,使起步顺畅。虽然理论上Q5能在1500r/min达到350Nm的扭矩峰值,但起步时轻踩油门,车辆的迟钝会让你怀疑发动机是否已经启动。但除此以外,我再也找不到Q5的弱点。SRX引入了直喷发动机,而接近2t的车重则稀释了暴发力,让扭矩输出变得更平稳。而同样的扭矩,在GLK上的表现就大不一样,同为自然吸气,都是3.0L,想通这类显而易见的问题,所用的时间还不够你背出相应的物理定律。
凯迪拉克SRX
就驾驶感觉而言,XC60和Q5更像是性格不同的两款轿车,GLK偏向越野车,而SRX,是一台表里严重不一的车——平庸的驾驶感觉和它天外来客般的造型显得有些不搭。纵置发动机的Quattro系统,都拥有机械式的托森差速器,和装备4Motion系统的四驱车具有明显不同的驾驶回馈。在正常行驶时,60%的动力传输给后轮,使得整车趋向后驱车的形式。总体而言,运动模式下的Q5,开起来比A4L更为真实。和它成鲜明对比的是XC60。在正常情况下,它的动力都输往前轮,只有特殊情况下才分配到后部。
相比之下,SRX的e-AWD就显得略有不同。它更像是讴歌SH-AWD的翻版,但我至今没看到有关它的四驱系统剖面图。奔驰GLK四驱性能,同它的车身构造一样,略微具有越野性能。四台车中,只有它具备中央差速器的锁止功能。同时,200mm的离地间距和最短的轴距,保证了最优的通过性能。不过19寸的轮圈,和45的扁平比,有些不适合野外,高一个级别的GLK 350甚至用了20寸轮圈,奔驰的腔调还是有的。
我们再分别钻进车里,检查一下内饰做工。毫无疑问,德国车在这个环节轻松胜出。Q5在这个环节表现出与Q7相同的水平,并且让人感觉更为年轻。如果说奥迪距奔驰宝马越来越近,那我宁可相信这是他们一针一线缝出的结果。而它的对手则显出相对廉价的塑料感。沃尔沃显得最有范儿,并且,桃木方向盘的防滑设计我一直非常欣赏。SRX的内饰显得最阳刚,也最硬朗,和上一代最大的区别便是用料更高档,线条更犀利。你可以从这三个欧洲车身上找到很多只属于各自品牌的东西,甚至XC60的中控台“薄片”设计也并没有脱离早前沃尔沃的思路。而奥迪、奔驰的感觉也都非常熟悉,你一坐进去,就仿佛回到了老朋友的家里,虽然有可能他添置了新的家电,或者沙发,或者重新装修过。而在凯迪拉克这里,你很难找到这种熟悉,或者说没有归属感。早前的“钻石切割”,割去近几十年来所走的弯路,但重新走到了主流发展的前列。坐在SRX里面,感觉到的是陌生与冷漠。虽然它有不输给对手的诸多功能,但它还是忽略了消费者的情感因素。
但SRX的优势是够大、够便宜。在中国,这可能不能得到知识分子、文艺青年的喜爱,但想获得喜人的销量,却也足够了。其他三个车中,价格相差都不算太多,体型最大的Q5在品牌上占有优势,个头也成为卖点。相对而言,奔驰和沃尔沃,显得更具潮流,但同时,也会更显小众。
凯迪拉克的现状
在国内,几乎所有的豪华品牌都有各自独特的宣传点,除了凯迪拉克。宝马是操控、奥迪是四驱、沃尔沃是安全、捷豹是英伦、雷克萨斯是豪华、英菲尼迪是艺术、奔驰就不用说了,唯有凯迪拉克和讴歌的品牌宣传,感觉比较空洞,而二者在国内的销售状况也同样不尽如人意。沃尔沃长期赞助帆船赛和高尔夫、宝马有X之旅、萨博有飞行秀,而凯迪拉克最近才开始扩大宣传V-Day。所以,无论是产品宣传还是活动推广,凯迪拉克在国内都走了许多弯路。而这一切,正随着SRX的低价策略有所改善,个别经销商也反映,SRX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愿这是凯迪拉克的转机。
沃尔沃XC60
定位,不尽相同
虽然都是中型SUV,但每辆车的定位都明显感受到差异化竞争的存在。XC60带有浓郁的Crossover的设计,它是SUV和旅行车的结合;GLK和Q5可以说是各自兄长的缩小版,GL是偏向硬派的SUV,而GLK作为GL的Kid,当然略微志向山野,但局部设计并非完善,比如位置偏低的排气管、扁平比太小的轮胎等。Q7由于过于庞大的身躯,基本上没有操控可言,所以,奥迪把希望寄托在Q5身上,事实证明牛顿物理定律并没有被发达的科技所颠覆,越小越灵活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SRX勉强算是中型SUV,不过以美国人的尺寸,它只够中型。它的定位是最模糊的,喜欢它外形的、觉得它便宜的,都会不假思索地下手。
奔驰GLK
面对X1,
接招还是不屑
除了SRX,其余三辆车的出现,或多或少都是在争抢宝马X3的市场。但不可回避的尴尬事实便是X3已经面世多年了,哥儿几个的反应也太慢了吧,人家的X1都出来了!按照Q5的体型来说,奥迪还有继续浓缩的空间,何况他们新出了A1,说明他们有意进军一切“小型”市场。GLK已经够小了,再浓缩,只能把自己憋成酷熊的轮廓,迎战X1,奔驰应该不会选择G系列,我暂且猜测为MLK。沃尔沃缺乏小型车平台,前途不太明朗。而通用平台丰富,但他们真会重视如此渺小的X1吗?我相信短时间内他们会选择无视。
奥迪Q5
凯迪拉克SRX
凯迪拉克SRX 奥迪Q5 沃尔沃XC60 奔驰GLK
电子系统与四驱系统
不可否认的是,电子系统与四驱系统,是被杂糅了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四驱系统是一套机械系统,用以实现四个轮胎在各种路况下的动力分配,而电子系统则是与之匹配的装置。但实际上,部分电子系统在命名上显得略微狡猾,将“限滑”等列入名称,看上去很强大。奔驰GLK的4ETS便是一个典型的电子限滑装置,其实际效果比差速锁、多片式离合器等机械结构来实现的限滑相差甚远。由于它前后轴都是开放式差速器,所以在一边车轮打滑时,4ETS开始工作,并通过ABS制动打滑车轮,重新分配左右动力。但在野外,这项技术的威力实在不值一提。凯迪拉克SRX同样也有类似电子系统,但它在后轴装有一个多片式离合器,可以通过机械方式实现后轴的限滑目的。但就像文中所说,在凯迪拉克的官网上,他们宣称该车可以在后轴以随意比例分配动力。这和讴歌RL和MDX的四驱系统如出一辙,但由于我没见过SRX差速器的形式,所以不会妄下结论。(责任编辑: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