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饰堂 试驾] 知道进口车界的畅销一哥是谁吗?除去TOYOTARAV4这类以接近国产车的价格优势「以价冲量」的平价车款之外,能以产品力与口碑让台湾地区消费者一直爱戴有加的,在掀背车界来说绝对非VWGolf莫属。Golf受到全球车迷的喜好不是一朝一夕,从1974年第一代诞生以来,已经历经五代35年的演进才堂堂迈入现在的第六代车型。不过话说回来,曾几何时,Golf最初的几代车型都是标准的「国民车」,到后来车格越来越大,其下又不断出现新的入门车系,于是Golf的地位开始攀升,虽然这中间的过程不免让一些支持者发出抱怨之声,表示对旧代车型的热爱都于新款,但是车厂仍然得要依时程改朝换代,让Golf的路继续走下去。
有比较好看 但没有惊喜
当一部在车坛上这么成功的车系要改朝换代,大家首先就不免要问:「新车设计是有比较好看吗?」,如果要笔者用简单的话回答,就是标题这句话。从车身尺码来看,之前几代车型体积都是越来越放大,不过五代过渡到六代,车身不但没有变长反而微微缩短,车高没变,只有车宽宽了20mm,所以基本上六代Golf就跟「征服情海」中的小古巴古汀一样,是要带大家进入「宽」的世界。
到底是怎样表现宽呢?往车头看过去,上代的倒梯形双肋式水箱罩换成类似初代车型时的水平长条双肋式样,看起来很像新一代的Scirocco,水箱罩采用了高(反)旋光性材质,质感相当不错。前保杆与下气坝的折线与造型都有配合到水箱罩,让车头有比较一致的视觉感,甚至彷佛可以看到大嘴开口笑的神情。头灯看起来也像是上代略拉长压扁而来,内部将远光灯、进光灯、日间行车灯、方向灯整合在一起,灯座施予了熏黑处理,整个头灯组显得更为精练。
从侧面看去,五代、六代的轮廓几乎一模一样,想要分辨二代车型的差异,大概只有靠经销商与我们汽车媒体界的人来为大家解说。首先,是在车门上缘多出了从车头划至车尾的肩线,中间的防撞饰条则被取消,车门把手设计变得更好握、后视镜换新设计,空力特性更好,降低风切噪音并减少气流通过时所带来的灰尘沾附在上面。车尾能一眼察觉的改变大概也只有尾灯造型同样被压扁拉宽。对于车厂的人来说,新Golf保留大部分Golf的优良特征,如粗壮的C柱等等,并在细部上作改良提升,而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六代Golf就是换上了新车头,想称赞或是想批评大概都没什么着力点。
Passat CC上身 精致度提升
看起来它是你熟悉的Golf,坐进去它还是你熟悉的Golf,不过细部的变化不少,与上代车型差异化程度要比外观来得大。仪表板配置仍是二大圆二小圆,不过水温表与油量表分别被放到时速与转速表内,把中间的空间留给行车信息显示屏,显示屏变大了,不再是邮票般小小一格,辨识起来也轻松舒适多了;二个大圆表都加了遮光筒,避免在某些角度下出现反光影响辨识。
中控台与排挡杆座透过侧面的包覆变得更具整体感,也因而多出排挡杆前方的小置物空间;中控台操控界面向大哥PassatCC取经,特别是空调系统的旋钮与面板都给它CC化,车上操控按键与冷气出风口也都追加了镀铬饰环,理由不外是为了增加质感,降低视觉上因塑料所带来的廉价感觉。看到下方镂空的方向盘,没错!正是原汁原味从PassatCC身上移植过来的,将上级车款设计导入新车,不但达到提升效果,对车厂来说也有零组件共享节省生产成本的好处吧。
六代Golf的前后悬身都缩短,但轴距不变,乘坐空间上自然不用担心会比以前差,事实上后座空间以其车身尺码来说是充裕的,乘客也有舒适的脚部活动空间。座椅造型与上代相同,仅中央座面的材质依车型等级不同有所不同,真皮材质不在名单之列。座椅的支撑性不差,腰部与腿部也都有获得一定包覆。方向盘位置、座椅前后高低、腰靠调整都是手动调整,似乎有失「百万名车」形象,不过空间设计得当,座椅(腿部)距离调整好之后,手部也与方向盘保持适当距离,身体不会过于前/后倾。
车内置物空间设计对五代车主来说应该也会很熟悉,连前座置杯架那个可以当开瓶器用的隔板都还健在。后座椅椅背同样可以轻松翻折至椅垫之上打平,不过与前代不同的是,打平后的椅背与行李厢地板间有一小段高低落差,椅垫也不能再向前翻创造完整而平坦的行李空间,是有些可惜的瑕疵。
TDI表现依旧 更为节能环保
这次试驾活动时间只有半天,不过倒是可以一次试到2.0TDI与1.4TSI二种不同引擎车款,也分别是台湾地区引进名单中汽、柴油引擎的顶级车款,正好可以让我们一探新Golf的最佳实力。
从五代后期到六代登场这段时间,即使动力输出数据未变。VW的2.0TDI引擎仍有一些改良与精进,所以纵然坐进了用眼睛看没能够为之惊艳、只觉得DejaVu的车,不过笔者仍然喜欢打入D挡,踩下油门后的感觉。Golf2.0TDI相当有力,除了低速域下想要超车在油门下去的第一时间略顿于1.4TSI款外,车子一旦拉出去后驱动力就直线涌出,轻松不费劲儿。柴油涡轮引擎转速拉得不快,但饱和的加速力道一直都在,因此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很愿意让转速维持在三千转以下,除非很少数的上坡急加速状况,很少会想到退挡拉转速到四五千转什么的。
总代理所引进的六代Golf车系中,只有2.0TDI是配六速DSG双离合器自手排系统,其余全部配七速DSG,这点倒是令人有点纳闷(莫非是成本/车价考虑?),另外,方向盘上少了薄薄二片,却很难让人忘记它的换挡拨片,这也有些不应该啦。要抚平消费者的失落心情,大概只能靠比上代更漂亮的油耗数字—经济部能源局测试平均油耗值18.5km/l,让大家感到轻松些,可惜今日油钱不是我出,所以还是要给它小抱怨一下。
提供全程快意的1.4TSI
相较之下,马力数字增到从140增到160匹的1.4TSI当然就更令人振奋啦,TSI双增压引擎的好处,就是让像1.4L这样鼻屎大小排气量的引擎装在Golf身上后,也能够跑得跟3.0L自然进气引擎中型房车一样快,油耗还非常地省(平均油耗16.1km/l)。低转速下由机械增压器负责增压工作,因此从起步开始油门轻踩车子就可顺畅带出,没有涡轮迟滞的毛病,油门渐进轻踩动力输出也跟着节奏上来,但只要一踩快、踩重,蜂拥的马力立即应声而出,动力输出的反应、弹性都比纯涡轮增压车要好。
从市区道路转进北宜公路,排入自排的运动(S)模式挡位,转速几乎都维持在三、四挡间三千转左右奔驰。在手动换挡模式下,DSG自手排变速箱的特性也很明确,挡位变换迅速,且转速拉到红线区系统才会强迫升挡,让引擎动力潜能尽情发挥。真的不要怀疑,转速拉到三千五百转左右时,驾驶者会感觉到动力输出的变化,这时也是强制增压进气工作完全交给涡轮增压机的时候,碰到较长的直线路段,固定挡位拉到四、五千转,车子还是会全力给你回应。
煞车系统的灵敏度不错,但是却容易让车子出现多余的点头动作,有点恼人。不过强大的制动力让你在高速行驶或激烈操驾需要它时适时出现,且煞车踏板行程不短,让驾驶者可以比较轻松地对煞车力道做细微控制。
与上代一样,六代Golf仍然是前麦花臣、后四连杆悬挂
设定,对于经过路面小坑洞与碎石的震动处理很不错。方向盘转动的手感不会太轻、属于中等,方向盘的转向路感回馈则略微模糊,所配的韩国Hankook16吋配胎抓地力相当不错,悬挂与底盘扎实度虽不如自家集团兄弟AUDIA3但仍有一定水平。
在山路中进行比较激烈的操驾时路面经过之前一阵小雨略为湿滑,1.4TSI/2.0TDI配备的ESP动态稳定系统、循迹防滑控制系统与电子防滑差速器也发挥效用,在转向角度过大或油门较深地面无法提供轮胎足够抓地时介入,在湿滑的路面状况下依然稳定循迹过弯。Golf的钢炮身手依旧,不同的排气量选择代表消费者对运动化驾驶的热情程度,如果你真的热得发烧,还可以等一等年底的GTI。
结语
坦白说,六代Golf的进化比大部分老车友的预期要小了许多,与其说是大改款还不如说是差不多四年一次的那种正规小改款。对于有期待的人来说,天窗从缺、座椅电动调整从缺、配胎声音偏大(虽然抓地力不错)、TDI引擎噪音从车外听还是不小、悬挂设计未能提供更多驾驶乐趣(或者该说未配备原厂的DCC主动底盘控制系统?)。但对于新的车迷或消费者来说,新Golf内外观都有提升、更漂亮了,以卖相来说是更好了。无论如何,Golf在台湾地区仍是少有同类对手可以与之竞争,这,就是主流车的优势。(责任编辑:王昆)